黃粉蟲屬昆蟲綱、鞘翅目、擬步甲科、粉甲屬的一個物種,俗稱面包蟲,是人工養(yǎng)殖*理想的飼料昆蟲。黃粉蟲的幼蟲除粗蛋白質、脂肪含量高外,還含有多種糖類、氨基酸、維生素、激素、酶及礦物質磷、鐵、鉀、鈉、鈣等,
黃粉蟲屬昆蟲綱、鞘翅目、擬步甲科、粉甲屬的一個物種,俗稱面包蟲,是人工養(yǎng)殖*理想的飼料昆蟲。黃粉蟲的幼蟲除粗蛋白質、脂肪含量高外,還含有多種糖類、氨基酸、維生素、激素、酶及礦物質磷、鐵、鉀、鈉、鈣等,營養(yǎng)價值高,可直接作為飼養(yǎng)蛙、鱉、蝎子、蜈蚣、螞蟻、**魚、觀賞鳥、藥用獸、珍貴皮毛動物和稀有畜禽等的活體動物蛋白飼料,而且經過加工可用于食品、保健品、化妝品等行業(yè),因其蛋白營養(yǎng)成分高居各類活體動物蛋白飼料之*,被譽為“蛋白質飼料的寶庫”。
卵:卵為乳白色、橢圓形,長徑約1毫米,短徑約0.7毫米。卵殼薄而軟*易受損傷。初產卵表面帶有黏液,常數(shù)粒黏成團,其表面粘有飼料形成飼料鞘,不易發(fā)現(xiàn)。卵產出1周后即可孵化為幼蟲。
幼蟲:幼蟲剛孵出時長約0.5毫米,乳白色,難辨認,幼蟲體長28~32毫米,圓筒形,光滑,4毫米后漸變?yōu)辄S褐色。幼蟲呈圓筒形,有13個節(jié),各節(jié)連接處有黃褐色斑紋,在生長過程中要經過若干次休眠和蛻皮(約3個月),剛蛻皮的幼蟲呈白色透明,蛻皮8次后變成蛹。
蛹:蛹初為白色半透明,漸變黃棕色,再變硬,長15~20毫米,頭大尾小,頭部基本形成蟲的模樣,兩足向下緊貼胸部,蛹的腹側呈齒狀棱角。蛹不能爬行,只會擺動,不攝食,蛹經10天左右變?yōu)槌上x。
成蟲:剛羽化的成蟲為白色,漸變黃褐色、黑褐,腹面和鞘翅背面為褐色,有光澤,呈橢圓形,長14~15毫米,寬約6毫米。蟲體分頭、胸腹3部分。成蟲有黑色鞘狀的前翅,鞘翅背面有明顯的縱行條紋,靜止時鞘翅覆蓋在后翅上,后翅為膜質有翅脈,縱橫折疊于鞘翅之下,雄性有交接器隱于其中,交配時伸出;雌性有產卵管隱于其中,產卵時突出。黃粉蟲成蟲一般不能飛行,只能靠附肢爬行。黃粉蟲喜干不喜濕,不喜光,適宜昏暗環(huán)境生活,成蟲遇強光照,便會向黑暗處逃避。雖然晝夜均可活動,但夜間活動更為活躍。黃粉蟲的適應能力強,可在5℃~39℃條件下正常生長發(fā)育。在5℃以下時黃粉蟲進入冬眠。黃粉蟲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5℃左右,此時攝食量明顯增多。其食性雜,食五谷雜糧、糠麩、果皮、菜葉、羽毛、昆蟲尸體以及各種農業(yè)廢棄物。成蟲有翅不能飛。成蟲、幼蟲均能靠爬行運動,很活躍。黃粉蟲一生有卵、幼蟲、蛹、成蟲4個階段,只有成蟲期才具有生殖能力,成蟲經歷2~4個月繁殖。壽命長短不一,平均51天,*短2天,*長196天。在正常情況下,每蛻1次皮體重就增加。羽化后3~4天開始交配、產卵,產卵期平均22~130天,但80%以上的卵在1個月內產出。雌成蟲平均產卵量276粒左右。其幼蟲喜群集。黃粉蟲的成蟲有自相殘殺的習性,即成蟲有吃卵、咬食幼蟲及蛹的現(xiàn)象。
- 上一篇:昆蟲生活史標本--棉鈴蟲生活史標本
- 下一篇:昆蟲生活史標本--東亞飛蝗生活史標本